Skip to content
头部图
📝 码农备忘录,记录 & 分享个人碎片化、结构化、体系化的技术知识内容。

《警惕碎片化陷阱!如何让你的知识体系价值最大化?》

记录,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?

把大脑从那些琐碎的小事中解放出来,去处理更精密复杂的任务?帮助记忆有价值的信息,避免遗忘?又或者是显化内容过滤重组的过程,提升梳理思路的效率......

记录的意义因人而异,但所有的笔记,在记录时都隐藏着一个不被注意到的重要前提,那就是希望知识能被再利用。

潜意识里,我们会觉得记录的创意灵感、知识碎片迟早有一天会派上用场,所以精心地管理个人备忘录。但是,你曾记录的笔记被二次查看的频率有多高?你有没有翻阅过去的笔记却惊讶地发现完全不记得曾记录下这件事,收藏了这个知识点?你有没有发现自己难以用上之前记录的知识点?

当一篇笔记完全被遗忘在记忆角落时,它对你的“价值输出”就此停止。

-- 有道云笔记·笔记君

笔者的备忘录是关于个人碎片化、结构化、体系化技术知识内容的记录。和大多数人一样,笔者也希望这些内容能被个人再次利用,哪怕没有,也希望能为 “有缘人” 或是后继者增加一些实际靠谱的个人技术经验。

不仅仅是在技术知识层面如此,笔者在各个方面也是一样。尤其是当笔者经历从未有过的程序时,例如:办理个人公积金的程序;为车辆办理上牌的程序。这种经验记录的欲望很强烈,有时候笔者也反复在想,为什么会有这种欲望?后来大概明白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吃够了 “吃一堑长一智” 的自我安慰罢了,甚至曾经想过写一个程序,能够记录各种各样的个人经验,让未来的自己或后继者多一些参考,多一些胸有成竹,少走一些弯路,这种意愿强烈到一定程度时又突然醒悟,这不就是个人版知乎吗?

我们继续说回个人备忘录的意义,笔者记得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:

《一杯水的重量》

哈佛大学有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倒了一杯清水,问学生:“这杯水有多重?”有的同学说8盎司(1盎司=28.35克),有的说12盎司,有的说16盎司。

可这位教授却对学生说:“你们说的重量,都与这杯水的重量无关。”

“这杯水的重量取决于我能坚持多久。我坚持一分钟,什么也没发生。我坚持一小时,我的手臂就会开始疼。我一整天都拿着它,我的手臂就会感到麻木。但实际上这杯水的重量没有任何变化,你长时间抓着它,只会让你感觉到更重。生活中的压力和烦恼就像这杯水,稍微想想没有问题,再多想一会,你就开始疼了。整天想着它们,你会感到瘫痪,什么都做不了。永远记住,要把水杯放下。”

从笔者个人来讲,维护备忘录也是一种整理。笔者对杂乱的事物是抱有不喜态度的,无论是个人卫生,还是环境:房间、工位,亦或是任何记录。

杂乱的内容会引起笔者思绪上的混乱,被迫转移注意力,所以笔者尽可能的在各种方面定期进行整理、折腾,将知识整理好,不用再担心知识在记忆中遗忘,不用再担心掌握的知识无迹可寻,这样笔者就可以获得思绪上的梳理、 “放下”,可以更好的 “轻装前行”。😄

尾部图